便秘是因自律神经失调!这样做效果胜吃优格、香蕉
【早安健康/长尾和宏(日本消化医病学会专科医师)
】
步行调节自律神经,改善肠道环境
逆流性食道炎
、
胃食道逆流
、机能性肠胃障碍和过敏性肠道症候群——这些看起来好像有点难懂的词汇,不论哪一个,简单地来说都是代表该人肠胃状态不佳的病症。
所谓的逆流性食道炎,就是指胃液或胃里的内容物逆流到食道,引起食道发炎以及胃灼热等不适之病症;而胃食道逆流是因胃酸或胃部内容物逆流到食道内所引起的病态之总称,逆流性食道炎就是胃食道逆流的一种。
至于机能性肠胃障碍则是不管怎么检查胃部也找不出任何异常,但患者仍持续有着胃痛、胃胀或腹部膨胀等症状的病症。最后,过敏性肠道症候群则是出现腹痛或反复发生伴随着腹部不适感的腹泻、便秘之症状,其特征是排便后症状会相对舒缓。
现在不论上述哪一种病症,患者人数都有增加的倾向。以前几乎都只称作“胃灼热”、“胃胀”、“腹泻”或“便秘”等等,然而现在有了个看起来似乎很艰深的病名,并成为了治疗药的适用目标。
这些病症的共通点在于——使用内视镜检查食道、胃部或肠道,都找不到任何异常,但实际上这些部位却无法正常运作。像这样以器官性质来看并没有任何异常,但器官机能却很差的人正在不断增加。
走路促进肠道蠕动,便秘自然能解决要说到负责控制肠胃运作的角色,那就是自律神经了。如同许多人都知道的,自律神经包含有会进行活动,并在感觉紧张及有压力时运作的“交感神经”;以及放松时运作的“副交感神经”。当这两者失去平衡,自律神经所管控的肠胃活动也会变差。
当我告诉患者“肠胃的状态差,其实是因为自律神经的运作状况不好。”时,通常患者都会回答我:“那请开改善自律神经的药给我。”然而其实需要的并不是药物,而是走路。
要改善自律神经运作的方法,最终还是走路。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觉才对。只要走路,一旦肚子饿了,肠道就会动了对吧?
其实以前的日本是个几乎不会便秘的民族,而且日本这个民族,以往还被认为所排出的粪便状态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一点曾刊登在消化器官领域中最为权威的医学刊物《Gastroenterology》当中。
在分别比较过世界各民族的粪便之后发现,日本人的粪便容积充足且有重量,是最会沉入水里的粪便。顺带一提,粪便插图被画得像霜淇淋那般厚实肥硕虽然在日本并不稀奇,但其实也只有在日本才会这样画。
为何以前的日本人不但没有便秘,而且粪便品质还是世界各国中最好的呢?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日本是个会在
进食中大量摄取含有丰富膳食纤维之蔬菜类,并且经常走路的民族。然而现在已经变得完全相反了,日本人既不太吃蔬菜,也不常走路。于是诊所里每一天、每一天都会有说着“请给我便秘药”的患者上门求助。
其中还有许多患者希望拿到不只一种,而是二∼三种,甚至四种的便秘药。甚至也有年龄在二十∼三十岁间的女性,使用一般的便秘药已经无法发挥效用,只好每天使用无花果浣肠。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一定会告诉他们:“请多走路。”但患者们总有很多理由不去付诸实行。有时我不经意地看看他们脚部,有许多女性都穿着高跟鞋,那不禁会让人觉得:“穿这样的鞋子,的确是不会想多走路了。”所以每当我看到穿着高跟鞋进到诊疗室来告诉我:“我有便秘问题,请开药给我。”的患者,总会忍不住觉得感概。
相信大家经常听到:“便秘要多摄取蔬菜”、“优格也很有帮助”或是“黑枣和香蕉对便秘的人很好”等等传言,知道有许多具有改善便秘效果的食物,应该也有很多人曾经实际尝试。
生物进食之后进行排泄是一种基本,“吃了什么食物”的确是很重要的。话虽如此,想要只依靠饮食来解决便秘,还是有其极限存在。若都不走路,依旧没有办法更加改善。
人们如果卧病在床,大多会渐渐地变得难以自行排便,导致必须要浣肠或摘便(用手从屁股取出粪便)。
躺姿本来就让人很难使劲,所以容易有不好排便的问题,再加上因为欠缺走路,全身肌肉都缺乏力量;同时走路量少也造成自律神经无法正常运作,连带使得肠道的蠕动变得更加虚弱。
因此,常走路的人正因为走路使其自律神经受到活化,肠胃的蠕动也就自然变得活泼了。
便秘药可能只适合在腹胀或是需要暂时先舒缓不适时使用,然而其实只要平常肯多走路就不需要这些药物。只要走路,肠道就会开始运动,这是件非常简单的事。
90%疾病能预防》/长尾和宏(日本消化医病学会专科医师)/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