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恶梦的中年人恐有失智风险!脑科学家:持续性恶梦可能是认知衰退的前兆
令人痛苦的恶梦与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和失智风险增加有关,但常做恶梦对于一般人的脑功能影响尚不清楚。然而根据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一项最新研究,在中年经历频繁恶梦的人,更有可能在未来被诊断出失智症。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旗下临床医学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在失智症的特征性记忆和思维问题出现之前几十年,恶梦可能早已普遍发生人们的睡眠阶段。
恶梦频率可用于识别失智高风险者
伯明翰大学脑健康中心临床研究员 Abdimi Otaiku 博士表示,研究首次证明,令人痛苦的梦境或恶梦可能与健康中年人的失智和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有关。这个发现相当重要,因为失智可以在早期就被识别出来的风险指标很少。虽然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关联,但恶梦可能是识别失智高风险者的有用方法,可以提前制定策略来减缓疾病发作。
在这项研究中,Otaiku 博士调查了美国 3 个社区的长期数据,其中包括 600 多名年龄在 35 至 64 岁之间的中年男性和女性,以及 2,600 名 79 岁以上的长者。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均未失智,中年人平均追踪 9 年,老年人平均追踪 5 年。
该研究在 2002 年至 2012 年间开始搜集数据,参与者完成了一系列问卷调查,像是“匹兹堡睡眠品质量表”(PSQI),其中包括关于恶梦频率的问题。研究人员使用统计软件分析这些数据,以确定恶梦频率较高的人是否更有可能遭遇认知能力下降并被诊断出失智症。
常做恶梦与男性失智风险有更强的关联
研究发现,一般来说老年人被诊断出失智症的可能性则是 2 倍,然而每周都做恶梦、年龄在 35 到 64 岁的中年人,在接下来的 10 年中经历认知能力衰退的可能性是 4 倍,失智风险甚至比老年人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频繁恶梦与失智的关联,男性比女性强得多。根据研究分析,每周做恶梦年长男性的失智风险是没做恶梦年长男性的 5 倍,但对于女性来说,频繁恶梦的失智风险仅增加 41%。
该研究的下一步将调查年轻人的恶梦是否可预测未来的失智风险,以及其他梦境特征是否也与失智症有关,例如人们对于梦境的记忆和生动程度。研究人员也将使用脑电图(EEG)和磁振造影(MRI)技术,借此调查健康成人与失智症患者恶梦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