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忧郁症盛行率逐步上升!《哈佛精神医学评论》:医师可协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青少年忧郁症盛行率的上升,相关需求越来越仰赖基层医师,他们也遇到了更多高风险患者。近期发表在《哈佛精神医学评论》(Harvard Review of Psychiatry)上的一篇文献强调,有鉴于儿少忧郁症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生活方式层面的建议与介入可以让临床医师有效提供协助。
此篇文献统整了与身体活动、睡眠、营养、物质使用、社会连结和压力管理相关生活方式的医学介入研究,证明其在减轻青少年忧郁症状方面的疗效或可行性。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GH)的医师团队提到,这些对于生活方式的介入与更全面的施行细节,让临床医师可将具体建议整合到未来的治疗指引、管理与计划中。
生活方式的医学改善措施
青少年忧郁症与成年后学业、就业的负面表现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和及时获得心理健康协助的重要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实用性、多功能和成本效益众所皆知,可以由医疗人员或其他人利用,独立执行或在更大的治疗计划中实施,可透过面谈或线上远距医疗,与单一患者或一群患者进行,且能符合个人的独特文化背景。
身体活动
无论是轻度身体活动还是高强度的运动,许多研究都证明身体活动在减轻忧郁症状方面的功效。例如,一项研究显示,12 到 16 岁的患者将久坐不动的时间减少 2 小时,他们到 18 岁时忧郁症评分降低了 16% 到 22%。
优质睡眠
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一直持续到成年期,这与对忧郁症治疗没有反应或反应不佳有关,甚至是自杀的风险因素。不过,简单且具体的健康睡眠习惯指南可改善忧郁症状,像是写日记、放松等睡前活动,以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也有非常重要的效果。
营养健康
在营养方面,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和天然食物饮食习惯能缓解或减轻忧郁症状。在这个部分有一些简单的改善方法,如营养卫教单或食谱、专业营养师咨询,以及所谓的“正念饮食法”或“直觉饮食法”指导。
物质使用
此外,酒精、香烟和管制药品滥用也与青少年忧郁症有关,也可能影响对于病症的有效治疗。对此,及时介入尤其重要,澳洲的一项研究表明,增加青少年对于烟酒、药物和忧郁、焦虑的了解,降低了酗酒的可能性。
人际关系
在青少年族群中,孤独感与忧郁症相关,缺乏社会与人际连结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而随着时间进展,社会与人际连结的增加减少了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例如课外活动、社团与团体运动等许多形式的连结,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忧郁症状,且能与其他生活方式改变同时进行。
压力应对
最后,医师可教导患者应对和控管压力的方法,这对于忧郁症发作、病程时间和严重程度具有正面影响。被证明有用的介入措施包含呼吸练习、冥想、肌肉放松技巧和基于正念的认知行为治疗。
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强调,涉及重大生活行为改变的介入措施可能有难度,特别是在没有社会、经济与文化支持的情况下。不过专家认为,这些介入措施可以帮助满足对心理健康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能力获得对抗忧郁症的知识、技能与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