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生活型态有助长者健康老龄化!研究:保持早起、天天活动的老年人更快乐
与生活型态不规律的人相比,固定早起并全天保持活动的老年人更快乐,在大脑认知功能测验中表现更好。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医学》(JAMA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不只是活动强度,生活型态的规律性对健康老龄化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该研究主要作者、匹兹堡大学精神医学和流行病学教授斯马古拉博士(Stephen Smagula)指出,早起、整天保持活动并遵循相同的规律生活型态,对于老年人健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型态是可以自我控制的,这代表着有意识地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可以预防与改善健康问题。
为了更了解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模式,并确定其与心理健康和大脑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团队招募了 1,800 名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给他们佩戴手腕穿戴式装置,追踪活动 7 天,并让他们完成了问卷调查,来评估忧郁症状和大脑认知功能。
数据分析显示,有 37.6% 的老年人在清晨起床,全天保持活动,且有一致的生活模式。斯马古拉博士提到,许多老年人平均在早上 7 点之前起床,然后每天保持活动 15 小时左右,并倾向于日复一日地遵循相同模式,这些老年人比其他人更快乐、忧郁程度更低、大脑认知功能更好。
另外有 32.6% 的老年人同样具有一致的生活模式,但平均每天活动只有 13.4 小时,因为他们在早上比较晚起床,或在晚上比较早休息,这些老年人有相对更多的忧郁症状和较低的认知表现。
保持活动比活动强度更重要
对此,斯马古拉博士强调,人们经常认为活动强度对健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是活动持续时间。这是一种不同的活动心态,一个人可能不需要短跑或参加马拉松,而只要整天都有活动到身体。
其余 29.8% 的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生活型态,每天的活动周期不稳定,且没有保持一致性,这些老年人忧郁症的发病率最高,在认知测验中表现最差。然而,心理健康与活动模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忧郁症或认知功能障碍会让遵循一致的规律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说,活动模式中断可能又会使这些症状恶化。
斯马古拉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活动模式中断非常普遍,且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息息相关。但好消息是,简单的改变,例如恢复规律的生活型态,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的,这样做可能会改善健康情况。
“制定一个现实的计划,让一整天都保持活动,像是列出你喜欢的活动清单,并安排时间与亲朋好友见面。这可能有难度,特别是如果你处于低靡状态或刚从伤病中恢复,所以保持理性也很重要。”斯马古拉博士补充说明。
斯马古拉博士提到,大多数人都了解良好睡眠和运动的重要性,但其中缺少的是日常作息或昼夜节律的生活型态,“每天早上有事情可以让你起床,并在一整天中让你觉得有目标和回报,这对我们晚上睡个好觉非常重要。”
据了解,目前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介入措施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也就是调整行为来制定更规律的日常生活,将提高认知能力并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