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后青春期!永保青春的铁则是好奇与挑战
老后“只有一种”嗜好,风险太大吗?
根据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上班族退休前的勤务时间与退休后的自由时间,两者的分量大致相同。看到这项结论,再想想自己从前工作了那么久,怎不令人感到惊讶?
一个人如果没有培养任何兴趣,退休后却拥有这么漫长的剩余人生,宝贵的时光岂不白白浪费了?再说,自己也会觉得这种生活无聊难耐吧?
有人在退休前就已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想做的事,这种人实在非常幸福。那些人听到我刚才提到的那项统计结果,肯定会很高兴地想:“我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然而,也有些人喜欢的事,只有一种,那可就有点麻烦了。
为什么呢?因为只喜欢一件事,而把全部时间都花在那件事上,很可能就会忽略其他的事。所以不论各位多么喜爱,退休后享受嗜好时,还是应该稍有节制才对。
如果用个人喜好的运动来说明,就很容易了解吧。
假设A先生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球。但是从前上班时,他去打高尔夫球都是为了招待客户。每次都在讨好别人,自己一点都不觉得有趣。只有到了周末,他才能出于喜爱去练球。所以A先生暗自下定决心:“等到退休之后,我要每天从早打到晚。”
后来A先生真的退休了,为了消除从前上班时累积的不满,他每天一早就到高尔夫场去练球,单独击球就要练上几百球,他觉得开心极了,因为不是周末的平日,也能到球场上打球,有时身体不太舒服,但只要抓起球杆,他身上所有的不适都会立刻消失。
这种愉快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令人可悲的是,退休后的肉体退化是无法隐瞒的,乐极生悲的结果出现了,A先生出现了腰痛、肩膀痛的症状,高尔夫球也只好无奈地暂时放弃。
不能打高尔夫球,倒也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但是A先生每天却不知该干些什么,只能在家游手好闲混日子,不久,连他妻子也不太想理他了。
像上述这类故事,相信大家都常听到吧?A先生拼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心情不难理解,但他不顾身体状况,也不懂得适切地有所节制,只知那样卖命死拼,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而且也给身边的人造成困扰。老后对某种嗜好深感兴趣时,最重要的是把目光放远,耐心地慢慢享受。
我还听过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有个人每天都到健身房,非常卖劲地努力运动,结果脚底痛了很久也没变好,最后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疲劳性骨折。
从前上班的时候,各位或许怨叹自己为了工作,无法享受喜爱的嗜好,但是反过来想,也可想成是,还好因为有工作,所以才让自己适度地不过分沉溺于嗜好。
等到真正面临老后生活时,各位还是不要只对一件事感兴趣,最好能拥有多方面的爱好,这样就算万一发生意外状况,也有其他嗜好代替,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愉快,更丰富。
可能的话,大家最好同时拥有数种嗜好,其中包括“静”与“动”两类,换句话说,有些嗜好需要活动身体,有些则不需要,有些是自己一个人就能享受的,也有些需要很多人一起进行。多种嗜好彼此互补,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譬如前面提到的A先生,当他身体状况不好,待在室内时能做些什么呢?─如果只想一个人独处,那就选择像阅读这类独乐的嗜好,如果想跟别人在一起,可以选择围棋或卡拉OK之类多人一起进行的娱乐。或许大家该都像这样,同时拥有多种嗜好吧。
另一方面,退休后选择嗜好时,最好避开那些过于钻研,或会令人燃起激烈竞争心,去跟别人一争长短的活动。
虽说上进心对人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过于上进,也不是好事。各位既然已经退休了,就不必再像从前上班时那样,事事都扯上“办公室哲理”吧。
老后享受兴趣的铁则,就是得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开心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也因此,不必在乎什么成果、成功、名誉、胜负,更不必去跟别人比较。只因自己喜欢,所以做起来觉得开心。这种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对已经熟练的事情燃起竞争心,不如始终怀抱好奇心,去向从未做过的事情挑战,这才是人生永保青春的秘诀。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可以先到家附近的里民中心去参观一下。揭示板上贴著各式各样的展览与活动简介。要是发现自己稍感兴趣的活动,请拿出勇气,报名参加吧。你应该能在那儿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完全是由嗜好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