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兼宪史的熟龄幸福学:老后不靠孩子照顾,当个优雅的帅气老人!
老后不靠孩子照顾
如同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六十五岁以上的高龄者与孩子同住的比率,在一九八○年,大约是七成。一九九九年仍破50%,二○一四年,降到40.6%,与孩子同住的比率大幅减少。
也就是说,一个人以及只有夫妻两人的户数反向增加了。一九八○年,加总起来还不到三成,二○○四年就超过了半数,二○一四年,已经大幅增加到55.4%。没跟孩子住在一起的老人变多了。
年纪大了也不自立的人,基本生活是仰赖谁呢?当然是家人,且极大部分是孩子。根据统计,没有跟孩子住在一起的人增加了,但是,有很多人内心其实还是希望孩子可以照顾自己的老后生活。
在以前,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以家为中心,把继承这个家当成人生的大目标是很平常的事。自己照顾父母,以后再由孩子照顾自己,这就是“家的传承”。
也就是以继承这个家为条件照顾父母,代代延续这种默契的交换条件。孩子照顾生养自己的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日本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美德。三代同堂很平常,要多少帮手就有多少帮手,所以照顾父母不会有问题。爷爷、奶奶大多是由家人一起看护,在家中往生。
现在逐渐发展为核心家庭,不再传承那个家,基本上也不再与父母同住了。很多案例是父母住在乡下,孩子住在都心,也有孩子住在海外。舍弃亲子同住的幻想,家人散居各地,偶尔思念彼此,是现在的家庭形态。
现在比以前长寿,高龄者越来越多。即便如此,还是会尽量避免住在孩子好不容易贷款买的小房子里,靠他们照顾老后的生活。我们这个世代身为父母的人,都是这么想。既然这样,首先就是要摆脱让孩子照顾、依靠孩子的想法,思考自立之道。
我个人是这么想,但周遭还是有很多人是希望将来能依靠孩子。我认为孩子并不想那么做。如果父母给的房子够大,或许还会勉为其难地与父母同住。
为什么跟父母住会变成“勉为其难”呢?最常见的状况是婆媳之间的争吵。媳妇不太会跟公公吵架,也很少听说父亲与女婿关系恶劣,但媳妇与婆婆不合很正常。在我看来,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用情太深,把儿子当成了半个情人,或许可以说是有点扭曲的恋爱感情。
既然出发点是最爱的儿子被媳妇抢走的怨怼心态,那么,不管媳妇做什么,婆婆都会看不顺眼,对媳妇不假辞色。这么一来,媳妇也不会乖乖听婆婆的话,因此爆发婆媳战争,陷入无解的泥淖。这样的模式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混杂着每个家庭的种种因素,会逐渐变得十分复杂。
要知道,家人一条心、家人彼此了解、家人携手合作都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