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入关节是风湿,入下腹变白带!排湿消水肿胃苓汤食谱这样做
胃苓汤治水泻、白带
体内的湿如果进入肠胃,可能造成腹痛、腹泻;进入关节造成风湿,进入女性下腹部则变成白带过多。这些症状可以服胃苓汤缓解。
● 主要功效在袪湿和胃
“胃苓汤”是五苓散和平胃散的合方,又名“对金饮子”,主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其主要组成为:苍术、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官桂、甘草、生姜。胃苓汤的主要功能在“袪湿和胃”,可用以治疗急性肠炎、胃炎、肾炎、腹痛下痢、水肿等,尤其用以治疗水泻,效果颇著。
所谓水泻又称“洞泻”,因为患者肠子内充满了水分,因而下痢严重。而胃苓汤中的苍术、白术有燥湿作用,能增加肠子本身对水分的吸收;另外,茯苓、猪苓、泽泻三味药则具有淡渗利湿之效,可导肠内的水分回到小便道,达到利尿功能。一旦水分从泌尿道排出,肠内水分减少,下痢的情况自然会有所改善。
现在人们一有腹泻都喜欢自行服用止泻药,实际上不管成药或家家户户必备的正露丸,服用之后虽能够改善腹泻,但若腹泻是因细菌、病毒引起,恐怕就得格外谨慎了。
例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肉毒杆菌、仙人掌杆菌......等引起的腹泻,服用止泻药后情况虽可能改善,但细菌病毒仍存在体内,况且。此类细菌繁殖非常快速,几乎呈几何级数增加,因此第二次就可能会出现:一、排便困难。二、因细菌在腹腔内产生气体,所以感觉腹胀厉害。三、一旦废物无法循正常管道排出,就会刺激、干扰知觉神经(痛觉神经)而感腹痛,比腹泻还难过,有时还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 当心病菌侵入泌尿系统作怪
有一名出生才九个月的婴儿,因肠炎腹泻至小儿科求诊。医生以一般常用止泻剂治疗,结果腹泻虽有改善,却持续发烧二周,多次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细菌侵入生殖器中。
我们知道,人体的前阴、后阴本来相通,肛门与尿道也紧挨在一起。小婴儿服用止泻药后虽已止泻,但细菌侵入泌尿系统中作怪,引起炎症反应而不知,难怪会高烧不退。
胃苓汤对水疝(洞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利用同样袪湿和胃的作用,也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导入正常管道,因而缓解风湿、白带过多及水肿等毛病。
病例: 曾治一老翁,素体虚肥,面色㿠白,晡前自觉脘腹胀满,夜间肠鸣漉漉,不得安宁,次日清晨,必泻一次,但无臭味,如此已达三月之久。此乃脾虚湿盛之象。宜运脾除湿,分利止泻,方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加砂仁、防风、炮姜各6克,芡实18克,党参15克。连服十三剂而安。再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随访二年,病未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