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煊~
Updated on

男子慢跑竟遭雷击亡!急诊医避雷9要点:连室内3地方都不安全

近期新闻报导苗栗一起雷击丧命案例,一名约30岁、从事健身行业的男子在河堤慢跑,疑似佩戴着耳机、没有察觉到天气变化及时避雨,被雷电击中后当场倒地,即便送医抢救仍宣告不治的憾事。

你一定有听过“打雷了,快躲进室内。”这句话,事实上,这提醒有一定的作用,美国也曾报导一名受到雷击的女性生还者,才刚要从树下起身躲雨,就被劈中,可见雷电速度令人措手不及。但在室内能完全隔绝雷电吗?其实,电击伤害无论在户外室内,都存在着发生风险,不只是天气因素,工作职场跟家中电器使用不当也会引起危机,但有些方法是可以预防、降低电击伤意外。

何谓电击伤?有什么影响?

雷击其实跟触电相同,也跟一般电器使用不当、高电压仪器操作失误导致的电击伤有所关联,而电击伤是一种特殊的烧伤表现,是以电流转成热能形式损伤人体皮肤、肌肉、神经等。受到伤害的患者轻微可能有短暂的不适感,严重则会失去生命。

根据《高医医讯》资料表示,电流的路径可以决定何种组织受伤。其中以流通头部或胸部最危险,若电流流过胸部,会引发致命的心律不整、心脏直接损伤或呼吸中断;电流通过头部则可能直接损伤脑部,导致癫痫发作,停止呼吸和瘫痪的伤害。

此外,嘉义基督教医院也曾针对电击伤的症状说明,受到电击伤的临床表现有8点:

  1. 心肌坏死、心律不整、心跳停止。
  2. 皮肤冰冷、潮湿、面色苍白。
  3. 尿液呈现深茶色甚至红黑色。
  4. 疼痛度极小,甚至不会有痛感。
  5. 患处部位感觉消失。
  6. 较注意外部是否有伤势或伤势程度,导致低估内部伤势,皮肤烧伤程度为浅二度至三度,深及肌肉、骨骼。
  7. 严重情况可导致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8. 引起腔室症候群、横纹肌溶解症。

 

室内户外都有风险 专家教避雷方法降低电击伤

雷击或触电对多数人来说似乎是戏剧中才会发生的事,但这并不代表电击伤就“遥不可及”!新加坡大学曾有教授统计过,人一年遭受雷打到的几率为28万6千分之1,跟中地方乐透的机会一样高,急诊科医师贾蔚也针对慢跑不幸遭闪电击中逝世的案例发文表示,由于雷击案件多是当场死亡,即使近30年有降低死亡人数,但具备正确避雷观念的人依旧不多,因此得一再加强预防雷击的宣导。

整合贾蔚医师在脸书《贾叔叔的会客室》中的整理及气象学专家郑明典曾提供的意见,关于避雷的方法有:

户外

  • 避免从事户外活动、树下躲雨、远离高处,避开高耸物体。
  • 避免在水边停留。
  • 天空出现闪电、雷声就要尽快往室内移动。
  • 即使雷雨有停止迹象,也应在室内再待至少30分钟。
  • 来不及到达室内,可暂时躲在车内,如果都没有办法,建议先蹲著、双手抱头,降低自己高度;但不建议趴地。
  • 多人时应避免接触太近、拥抱,如有易慌恐的幼童,家长可抱小孩蹲下,减少接触地面面积。

室内

  • 避免靠近水,不要做关于会用到水的活动,如洗澡、拖地、洗碗。
  • 停止家用电话联系、关闭电器产品。
  • 不要抵靠水泥墙面,也要远离铝做门窗,避免导电发生。
View (43)
Like
Favorite